14.3.09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水墨畫是特屬於東亞的畫種,是源自古老中國的繪畫表現形式,但在經歷西方文明洗滌與調整體質的東方社會裡,不可否認的人們對於水墨畫已然相對的陌生。儘管水墨畫具有悠遠的傳統及許多傑出的作品,亦自有其承傳的繪畫風格與形式技法,在風格中有寫實、寫意、工筆、重彩、潑墨等,形式技法則由不同的風格中擴展,主要展現在線條與墨色的表現上,以筆墨概括之,這些技法套用西方的辭彙,或可稱之為形式語法,但水墨畫的形式語法中還承載了許多的文化符碼、審美風尚以及精神氣質,概因水墨畫在過往歲月中大多流傳於社會菁英份子群體中,是屬於上層階級、知識份子的審美品味。

清末民初,自中國敞開與西方文明交流之門以來,在種種複雜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水墨畫面臨了重大的衝擊,雖不至於一厥不振,但漸次的式微是明顯的事實,百年間但見多次意圖復興水墨畫的嘗試努力,但水墨畫似乎與現代社會存在著某種認同與傳承的困難,除了已經常住博物館殿堂的作品,尚有機會獲得理解與欣賞,正在進行中的水墨創作似乎較難走進一般人的文化生活中,陳舊的歷史感彷彿仍緊黏著水墨畫,造成了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

其實,癥結在於大眾很難在水墨畫中看見與當下社會情境同步的表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傳統的筆墨形式語法體系多半淪為史學上的記頌與表現上的重複,皴擦點染的重複、傳統題材的臨摹與當下情境產生巨大的隔閡,無法表現出可以與現代人溝通及理解的藝術語言,古文化與新世界有著接續上的斷裂,讓無數有意改變水墨畫之衰頹者勞心勞力不已。其實,產生此種困難處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化霸權爭鬥中處在詮釋與發揚上的劣勢,也就是國勢影響藝術形式的強弱,戰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風潮對資本主義社會藝術創作的引領席捲,便是一例。

(六之一)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頑固的選擇與柔性的對抗

同屬東方文化並有著血脈移植的台灣社會,在時代潮流的遞變中,亦見水墨畫的擺盪、變動與挑戰,然而即便聲勢不大,關注不多,掌聲不響,仍然有許多人持續在水墨創作中努力與延展,「東海之東」呈現的就是一群風格平實可共感的作品,少了許多傳統筆墨語彙的堆疊,多了形式的蒙養與情感的貫注。

本次展出的創作者是來自東海大學美術系的師生組合,從水墨畫這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媒材出發,如何看待此畫種的擇定,在此援引吳超然的看法,他以「頑固的選擇與柔性的對抗」來總結東海美術在東方媒材創作上的培養。此觀點從兩方面來陳述,首先是形式技法的養成上,他認為水墨畫在技法的鍛鍊、材料的熟悉與畫史發展的理解上,皆需要經歷漫長時間的知識經營與學習累積。因此不論在戰後台灣社會急功近利的發展型態中,或是面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溝通焦慮感下,選擇水墨媒材來創作,背離整體社會趨力的方向,無異是一種頑固的選擇。

其次,他從東海美術系是國內少數在教學上刻意強調「文人畫」傳統的學系。提出固然文人階層在今日社會已不復存在,「文人畫」的理念也備受質疑,但假定「文人畫」可以在理念上被解釋成一種「精神上的對抗」 ( 非阿 Q 式的精神勝利法 ) ,那麼在一個充斥著激情與喧嘩、憂心被邊緣化的台灣當代藝術情境裡,水墨畫的擇選,其實意味著一種深思熟慮後的柔性對抗。(詳見吳超然,<文人情境與當代視野─論水墨與膠彩在東海美術系的展開>,2006)

「頑固的選擇與柔性的對抗」適切的說明了水墨畫在現代藝術環境中的處境與可能,是真實中帶著浪漫的說法,東海美術系創立於西元一九八三年,而八O年代中期以後兩岸水墨的發展皆面臨重要的轉折,無數的變革皆迥異「東海之東」於的呈現,因此初步了解八O年代後兩岸水墨的發展有助於對照此展清新的風格。
(六之二)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80年代後兩岸水墨的發展

如果追求水墨畫的現代表現是華人水墨創作的一股潛層意識,那麼這樣的認知可以說是在八O年代才在兩岸水墨創作中有了較為激烈而長足的努力與呈現。或許名稱不同,但兩地皆朝著實驗水墨與新人文畫兩方面發展。

嚴格說來,在水墨實驗方面,由於政治環境的不同,對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大量接觸產生了先後,台灣早在六O年代便曾掀起現代水墨的一波高潮,出現了所謂的「中國現代抽象水墨畫運動」,以劉國松為首。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融入了水墨繪畫,提出「革中鋒的命」的口號,期望以此改革傳統水墨畫。而後八O年代初「水墨畫」在省展的正名,屏除了戰後以「國畫」為名的沉重包袱,讓台灣水墨畫有了另一波試圖擠身當代藝術的發展,有的創作者走向現代水墨媒材表現的形式探索,如洪根深的黑畫、黃致陽的水墨裝置;有的藝術家則依循文人畫傳統從中找尋新發展,如于彭、袁旃、潘信華、等,風韻各有不同,亦有藉水墨畫追求東方哲學精神的新表現,如許雨仁、張富峻等人。

對岸中國大陸的水墨革新跟隨著八五美術新潮的藝術變革潮流,也發展成兩大支脈,一是實驗水墨展現的新形式主義與新表現主義,二是新文人畫的玩世主義。大陸實驗水墨主要的意義在於形式創造與自我表現,有評論者將劉國松及谷文達視為實驗水墨的精神領袖,吸引大批創作者的紛紛投入,如王川、石果、陳心懋、張羽、劉子建、王天德、魏青吉、閻秉會等。新文人畫則是對以寫實主義造型觀代替文人筆墨的韻味的反動,主張重新繼承以書法書寫性為重的筆墨趣味,但新文人畫在形式上產生不同於舊文人畫的心理與語法,內容上也呈現出面對現狀的嘲諷、不安及張力,即栗憲庭所言「把傳統士大夫的書卷氣,轉換成現代人的無聊、潑皮、庸懶、消沉、享樂等具有世俗化的反叛意識。」

魯虹以「新時期的水墨畫改革更多強調的是對內在情感的表達和新筆墨樣式的探討。」歸結八O年代後的大陸水墨畫,其實亦適用於台灣。筆者認為相較於台灣,大陸當代水墨的創新之路存在著更多需要掙脫的束縛與傳統,其核心精神是尋求立足於東方文化但卻可以與國際溝通的水墨畫,不免造成多數實驗水墨創作者落入找尋東西方藝術之共同溝通語言以振興水墨畫的迷思,讓水墨畫更不知所云,在抽象語彙中空轉。

而台灣的問題則是整體環境的不振與後繼無人的瓶頸,在此隱憂中,「東海之東」展現出的清新單純顯得突出,這一群創作者並不急著將水墨畫沉重的包袱與難解的習題解決,他們專注於當下,先求呼應現實生活頻率的水墨表現。
(六之三)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我畫故我在-關於東海創作群

這些創作者並非將水墨視為一種媒材,嘗試媒材表現可能性的開發,也不汲汲於以文人畫自居,宣揚延續新舊文人畫體現的知識份子的精神氣度與情調,而是平實的試圖透過水墨紙筆來留駐當下的心靈狀態、情緒抒寫、時間與空間的捕捉、現實調侃甚或是百無聊賴的消沉。

此次展出,有倪再沁的大樹系列作品,滿版的構圖中,藝術家重重積染的墨色,厚實堅定而穩重,除了具象的樹形外,其中幾張的樹形著重於線條的堆累,趨向抽象畫的表現,令人想起蒙德里安的「樹系列」作品。當中某些作品中更在鬱黑的樹形中加入些許留滴或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視覺上的強烈反差,有的則在樹上佇立小鳥或掛上金蛇,或是戲謔的拼貼大頭照及彩色貓頭鷹,這個系列同時展現平穩寧靜感與不正經,恰如倪再沁理性感性、古典浪漫兼具的性格。

學戲劇出身的倪婉萍,擅於呈現時光片刻的描繪,只有自然而然的景物,沒有人跡,靜止的鞦韆、對望的桌椅、灌木叢與原野,凝神注視,景象靜靜的發散著靈光,富涵文學韻味。周仕健的寫景作品,自在的筆墨瀟灑的表現出台灣竹叢、蕉樹、椰樹並置的景緻,也有登高遠眺的觀海景象。而他一組以倪瓚作品為基底的造境作品,詼諧的用無厘頭呈現了一河兩岸的隠逸之境新感受。沉靜少言的陳秀楟,長期專注於淡墨的研究,不僅熟悉水墨材料的特性,也樂於嘗試各種技法的可能,但她並不炫目張狂的開發煤材的表現性,而是透過時間與筆墨的累積,讓畫中的影像呈現永恆與寧靜,近期的作品以青椒為主題,在線條墨韻堆累中的靜觀,讓人與墨韻一同呼吸。

剛獲得高雄獎的肯定的吳秀倫,透過一系列現代性記遊的作品來呈現旅行中的交通經驗,並從中捕捉自己心境上的變化,在視覺經驗上以攝影表現中因速度差造成的殘影來描繪車窗外的風景,細膩的表現速度感、時間感,也展現出質感表現的轉換,讓畫面中的水墨有著炭筆繪畫的呈現。王珮綺展現的是生活角落,描繪出自我生活中各種物件的堆積聚集,筆墨中留駐著深重的情感,堆積的物件展現的是空間使用者的性格與生活方式,彷如古代文人描繪書齋的景致,以前書齋景致描繪裡還有著重展示現寶的部份,但王珮綺的畫中更多的是真實,繁中馭簡的呈現平常物件的迷人風貌,以無數俐落的線條為日常物件的繁雜,理出了內在的秩序。游良基則以獨特的視角觀察自身周遭的人物與空間,百無聊賴的表現出某種世代族群的生活情調樣態。

平實天真是這群創作者共同的特色,畫中沒有大是大非的爭辯,沒有傳統創新掙脫不開的束縛,他們畫生活,也讓水墨畫生活化。其創作與個人的生命情懷相關,樸實無華的筆蘸著對現實、對生命、對生活、對情感等體驗持續的描繪,真誠、簡單,在空間靜觀與悠遊裡尋找自我之法,不依循傳統筆墨的萬般筆法,如同石濤所謂「縱使筆不筆、墨不墨,自有我在」。也因此他們面對直接當代景物,重新用線條、用墨韻去描寫真實感受的實景物形,筆墨不僅依附在形象裡,也就是說線條不僅只用還來描形,更注入了滿滿的真實情感。
(六之四)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寫我胸中逸氣-關於東海的薰陶

東海水墨會有這樣的表現風格與校園環境的影響有關,大度山上的人文情調與美術系的傳統當然也是形塑「東海之東」的關鍵。其實,東海水墨一直就頗有文人味,在課堂上被推崇的一向是黃公望、吳鎮、倪瓚、石濤、八大、龔賢,乃至黃賓虹等以意境深刻、筆墨淳厚見長的的文人畫宗師。早年在東海任教的吳學讓、楚戈、蔣勳、姜一涵、李惠正也都在同一脈絡下。當然,九O年代末倪再沁轉任水墨課老師(之前教授當代藝術理論),之後吳超然教授中國美術史,吳繼濤教授墨基本功,于彭、林銓居等亦來東海兼課,使「東海之東」風格之形塑更為鮮明(連李義弘亦於2008年起前來義助)。

早年潛居南台灣、曾是台灣環境藝術先驅者的倪再沁,在環境藝術的探索上還來不及推出引領風潮的代表作,便遁入柴山中,把樹改種在水墨畫幅中,發展出深具個人特色的風格,有人以現世主義來歸結倪氏八O年代後期的水墨畫風,因他用認真的「畫」,取代傳統「寫」的法則,他盡情盡性地描繪美濃等地的鄉間景象,捕捉一幅幅熟悉的台灣風土,從而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他那近乎全墨的畫面,烘托出一股沉凝的氣氛,不僅超乎技法之上,更添作品濃濃的「寫情」意味。

倪氏水墨畫的重要性在於脫去傳統水墨因襲的山水圖像,拋掉繁雜圖錄辭海收納的形式技法,直接面對現實世界,表現紅塵俗景中潛藏精神的變化,進入東海後,這樣的風格在平靜的生活與彷偌遠離俗世的環境中更加沉澱,作品益發樸拙、簡淡,因此而有了「野逸圖」那種淡墨積染的雋永小品。在東海的人文環境中,順著元四家、明末四僧,或是西方莫蘭迪、羅斯科,甚至是常玉、江兆申,學生們由此開始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學生的習染,時間不長或許尚不足以稱之為薰陶,但影響之深刻,如宿墨極緩慢之擴散,從自身小宇宙開始的微實踐,找尋自己的方式來「照見自我」、「明心見性」。在東海,水墨課成為最能吸納傳統、放眼未來的創作平台,也是藝術形式與精神生命最常遇合的場域,特別是在倪再沁的課堂上,當頭棒喝往往是藝術生命反轉的契機。儘管上課評圖如上刑場,可貴的是當中師生真感情的相互釋放、相互影響,在嘻笑怒罵中也相互改變,學生找自我面貌,而倪再沁也從互動吸收中,變得更俏皮,更多叛逆戲謔的小品嘗試或現成物變造,乃至旁及其他各類型創作。

在水墨畫教學的領域裡,東海水墨課堂引導出一條勇於面對自我與當下,表現精神與現實的道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藝術最簡單而又根本的意義,在各式藝術理論群魔亂舞的當代社會,在藝術界仍然成天爭辯著原創性的重要,仍用一支暗藏的尺衡量著每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是否合乎創新與獨特性的藝術生態裡,在藝術的本質無盡的探索與詮釋中,這樣的簡單與根本何其珍貴。不管選擇水墨創作是否對後學者而言是頑固的堅持或是柔性的對抗,或許不以為意或許早已超越,若這些創作者在水墨畫的探索中獲得片刻的精神沉澱,留住永恆的心境捕捉,就是水墨媒材對其珍貴的反饋。

(六之五)

<文>東海之東-一種專注於平實自在的水墨創作新風貌 /陳苑禎

從筆墨裡建立起來的自我天地

波特萊爾嘗言「人,為了自己而創造了美」,可以想見因為美的創造,讓人類的生活增添了不同的趣味,讓各式的情感有了不同的妝點和表現的可能。這一種波特萊爾所謂的美,展現在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部份,化而為藝術創作,則成了一個更為複雜的界域,不論是理論面向的哲學、史學、美學等的探究,技術面向的藝術類型、內容、形式的討論,所衍生體系極其龐雜,在歲月的荏苒中一直糾纏著創作者、研究者與欣賞者。但在此毋寧將其言視為一句簡單的感動與歸納,用來總結倪再沁、倪婉萍、陳秀楟、周仕健、吳秀倫、王珮綺、游良基幾位藝術家在水墨創作上的表現,一種珍貴的遵循內在趨力的藝術創造。

藝評家高千惠曾主張水墨要放在世界文化史中來觀看,不宜深陷在文化菁英的思考裡,讓水墨生活化、全民化,或許才找得到出路。「東海之東」便呈現出一種水墨平易近人的可能樣貌。此刻若你正身處於「東海之東」的展場中,你正靠近一種單純的水墨表現風格,你應該再靠近一點,以輕鬆的心情看看這群創作者展現出的可親的水墨形式,一種面對當下的水墨表現,一種兩岸水墨評論家及理論家所想望的,可以引領傳統水墨畫存繼於當代的可能方法。

「東海」在中國的東方,「東」方是旭日之位、初生醞釀之地,而水墨畫被視為東方媒材,「東」又正好成為可象徵水墨畫地域特質的詞彙,一辭雙意或許是一個美麗的巧合。嚴格說來,「東海之東」不是一個風格指向性的展題,東海之東是一方創作土壤的說明,一個期待水墨畫面對當下、自我表現的創作發展環境,持續的提供這樣的環境,或許哪天就出現了一個變造未來水墨畫語言的契機或可能。

結語

最後,審視當前台灣對水墨畫發展的態度,有兩大現象,一是水墨畫的傳承研究主要限於學院教育的發展,難以擴及普羅大眾的生活與文化欣賞之中。其次,台灣的水墨環境在新創作者的孕養上趨近緩慢,九O年代後竄起的創作者幾稀,並存在著趨附當代藝術的斷裂。整體而言,大環境少有適當(友善)的機會及環境來發展與曝光不同的水墨創作可能,進而使其獲得討論研究的可能,一般人也難有對水墨畫現今風貌的認知機會,因此也就對水墨畫更為陌生。祈望台灣能發展一個接納發展水墨畫的環境,重新關注水墨畫,給予機會,讓更多比「東海之東」還要東的風格繼續出現。
(六之六)

11.3.09

<圖> 乾燥幽默游良基

















































上<秀倫> 水墨 宣紙
下<電視與一朵假花> 水墨 宣紙

<圖>安靜執拗陳秀楟











由上而下
<水.坡之一> 水墨 宣紙
<阿椒> 水墨 宣紙
<阿椒> 水墨 宣紙
<阿椒> 水墨 宣紙

<圖>假樸實鬱倪再沁





























上<一棵棕櫚樹> 水墨 宣紙
下<大樹與黑蛇> 水墨 宣紙

<圖> 易感傷懷倪婉萍











由上而下
<九份餐館> 水墨 畫仙板
<月光小棧> 水墨 畫仙板
<南方一景> 水墨 畫仙板
<屏東房舍> 水墨 畫仙板

10.3.09

<圖> 易感傷懷倪婉萍


























由上而下
<鞦韆> 水墨 畫仙板
<衣服> 水墨 畫仙板
<夏都> 水墨 畫仙板
<九份茶館> 水墨 畫仙板

<圖> 易感傷懷倪婉萍























由上至下
<九份> 水墨 畫仙板
<椰林> 水墨 畫仙板
<海角> 水墨 畫仙板
<天涯> 水墨 畫仙板

<圖> 時空夾縫周仕健

















































上<倒影> 水墨 宣紙
下<彎腰> 水墨 宣紙

<圖>人生一瞬吳秀倫







<逼近> 三聯作 水墨 宣紙

<圖>單純生活王珮綺







上〈生活拼貼IX〉
水墨設色‧宣紙
100×200 cm
下〈生活拼貼VI〉
水墨設色‧宣紙
140×70 cm

<圖>單純生活王珮綺



左〈生活拼貼VIII〉
水墨設色‧宣紙 140×70 cm

右 〈生活拼貼VII〉

水墨設色‧宣紙 140×70 cm



廚房〉水墨設色‧宣紙 100×200 cm


<圖>單純生活王珮綺


由上而下
〈LULU II〉水墨設色‧宣紙 100×100 cm
〈LULU I〉水墨設色‧宣紙 100×100 cm



8.3.09

307案發現場








由上而下
執麥克風者 倪婉萍
執麥克風者 吳繼濤
紀哈克
吳繼濤 林冠冠 (?)老大 倪再沁 (?)(?)


307儀寶電業行團聚




婉萍 斯斯 萱芝 明欣



307案發現場



眾東海人

307案發現場










眾東海人

4.3.09

<展>: 天時地利人和

東海之東
----當代水墨展


人和:
王珮綺,吳秀倫,周仕健, 倪婉萍,
倪再沁, 陳秀楟, 游良基。

地利:
于 V-7958 替代空間

天時:
三月七日下午二時開幕,有茶會


V-7958替代空間(位於A-7958Gallery二樓)
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79巷58號
http://www.a7958.com
04-2305-1758
(建議路線: 美村路往南區方向過向上路
見昇平街左轉 走昇平街過中興街再過一個路口
看見綠地右轉 就可以找到Oz )

<人>: 倪再沁

文化大學美術所

<人>: 倪婉萍

文化大學戲劇系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
東海大學美術所

<人>: 周仕健

東海大學美術所

<人>: 陳秀楟

1996~2000 東海大學美術系
2000~2003 東海大學美術所

經 歷
2006~迄今 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

個展
1998 水墨個展<台中 東海大學美術系實習畫廊>
2003 「簡淡山水」個展<台中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8 「蔬」情 水墨個展<台中 儀寶電業行藝術空間>聯展
2000 台灣美術新貌展<台中 港區藝術中心>
2000 台灣當代水墨探索展<台中 新儒家藝術中心>
2000 亞細亞水墨畫交流展<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台中市文化中心、台北國父紀念館>
2001 10+10=21 台北←→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2 台灣當代水墨的可能性
<台中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5 「文人情境與當代視野」<台中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6 內在‧風景 不同的觀看 嶄新的發現<高雄 上雲藝術中心>
2008 東風已來<台中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人>: 王珮綺

2000-2004 東海大學美術系
2004-2007 東海大學美術所

2002-今 童顏劇團視覺/舞台設計/戲劇老師
2006-2008 彰化市立管弦樂團音劇場舞蹈設計與指導/視覺設計/

展覽與得獎經歷
2007 「阿華田與白麵包」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5 黃君璧國畫獎學金
2004 馬壽華國畫獎學金
2002 雙興寓樓書法獎學金

<人>: 吳秀倫

2004年 東海大學美術系
2007年 東海大學美術所

展覽資歷
2001年 十一月15巷咖啡廳五人聯展
2003年 四月芳華廳評鑑展
2005年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團體作品-員工消費合作社
2008年 三月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

得獎經歷
2003年 獲得馬壽華獎學金
2004年 二月第二十一屆東海大學師生美展
水墨作品-〈山石冊頁〉第一名
2006年 二月第二十一屆東海大學師生美展
研究所 水墨作品〈研究室〉第一名
2006年 二月第二十二屆東海大學師生美展
研究所 水墨作品〈失速〉第一名
2008年 作品榮獲高雄獎 水墨類 入選

<人> :游良基


2004 東海大學美術系油畫組
2009 東海大學美術所水墨組

展覽經歷

2002 CO2台灣前衛文件展─後烏托邦成員
2004 三人娘聯展─東海大學芳華廳
2009 「時人擺態」東海大學藝術中心